煤场是火电厂燃料的储存场所,大量燃煤长时间暴露在大气环境中,氧化反应会持续发生,导致热量聚集,持续升温,导致自燃。燃煤一旦发生自燃,其规模大、发展快、难以控制,会产生严重的后果:1)大量的煤炭被烧毁;2)内部明火难以控制;3)威胁储煤、输煤、磨煤等设备的安全运行;4)煤炭自燃释放的各种有害气体、烟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。
影响煤炭自燃的因素如下:
(1)煤的硫含量对自燃的影响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份,硫在一定温度下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,生成氧化硫,氧化硫遇水会生成稀硫酸,这一系列的氧化反应过程是放热过程,因此提高了煤堆中的温度。因此,一般含硫量高的煤更容易发生自燃。
(2)煤的挥发分对自燃的影响煤中挥发分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,如甲烷、乙烯、丙烯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等。煤的挥发份大大减小了煤体自燃灾害源的温度。据观察统计表明,高挥发份煤即使在同等条件下露天存放,自燃的概率也要比挥发份较低的煤的两倍。
(3)水分对自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,煤堆中一定量的水分对煤炭自燃起着催化作用。当煤中的水分处于自燃临界范围时,会促进煤的各种放热反应的进行。比如硫份的酸化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,产生的热量又加速了氧化反应过程,加剧了煤的自燃。但有研究表明,当煤中水分含量超过12%时,由于水份的大量蒸发散热,自燃趋势反而减少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较大,会增强煤对氧气的吸附能力增强,促进了煤体自燃的一定作用。
(4)空气中氧气对自燃的影响在光、热、雨水等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,煤炭表面与大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后,发生氧化分解和碎裂,放出热量。同时,新的表面形成,新的表面再次氧化。这种反复循环导致煤堆温度不断上升,逐渐达到自燃温度。
(5)气候条件对自燃影响的经验表明,每年秋季后的10月到12月是煤炭自燃很频繁的季节。这主要是因为煤堆受夏末秋初伴随雨水和热带风暴的大量降水影响,煤层被雨水渗透。当大量雨水在底部排出时,煤中的灰和粉一起被带走,煤层变得松散,特别是底部形成许多孔洞,为热量的聚集提供了条件。秋天过后,是风高物燥的时节,大气密度远大于煤堆中的空气密度,因此空气渗入煤堆的程度增加,煤的氧化加剧。此时东北风常吹,更有利于煽风点火的煤堆,一旦煤堆燃烧起来,火趋风势,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。